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叶衡
藕粉也能玩出新国潮?这个夏天,在杭州市临平区崇贤街道,一场由文化特派员领航、大学生共创的暑期社会实践,给出了充满“青春范儿”的答案——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青荷筑梦·永续新农”实践团,在临平区文化特派员、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特聘副教授陆希的带领下,用“文创+非遗+思政”的创新融合模式,真正让土特产实现“破圈”。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青荷筑梦·永续新农”实践团合照
设计赋能农产品,老字号变身“新国潮”。拥有悠久历史的三家村藕粉制作技艺,于2010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让这份承载着村庄记忆的老味道走进当代年轻人的视野?实践团深入三家村田间地头,开展田野调查,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专业优势,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改造”。成员精心打造了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表达的乡村IP系列形象,从采藕人躬身荷塘的身影与百年坚守的匠心中汲取灵感,将藕荷的形态美与精神内核转化为亲和力十足的视觉符号,让传统包装“潮”进年轻人生活。
展开剩余75%实践团开展田野调研
产品包装设计展示
藕田上开思政课,清风廉韵润乡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与三家村村民们坚守古法工艺、恪守品质诚信的百年传统不谋而合。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结合点,将“清廉”元素巧妙融入社会实践。在三家村藕粉文化展示馆,实践团成员化身“一日志愿者”追溯藕产业发展之路,从削粉“去杂存真”的关键工序中,阐释匠人对纯净品质的执着追求。团队还联合当地假日“藕遇”课堂,带领小朋友们在趣味研学中感知“莲洁”精神;更精心策划了“清廉藕韵”青衿实践宣讲,将藕田中蕴含的传统智慧,升华为一堂滋养心灵的廉洁思政课,让清风正气在淳朴的乡土实践中落地生根。
实践团成员开展假日“藕遇”课堂带领小朋友们趣味研学
实践团成员化身“一日志愿者”展示馆讲解及“清廉藕韵”青衿实践宣讲
注入青春力量,双向奔赴的振兴之路。此次社会实践是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与临平区崇贤街道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成果。活动期间,“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志愿服务基地”在崇贤街道三家村正式揭牌成立,为未来持续赋能乡村搭建了长效平台。同时也聘请了来自崇贤街道的四位农村经理人为校外实践导师,为学子们提供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专业指导。
临平区文化特派员、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特聘副教授陆希
文化特派员携手大学生,正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让临平三家村这碗百年藕粉,飘香依旧。陆希说:“学生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既贡献智慧,更收获对 ‘责任’‘价值’‘成长’ 的深刻理解,我想这正是社会实践最珍贵的意义”。文创的巧思、非遗的底蕴、思政的深度,此刻在青春力量的催化下完美交融。文化特派员制度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以鲜活探索铺就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振兴之路:高校智力如活水般下沉基层,为乡土注入创新动能;地方搭建坚实平台、筑牢保障基石,让资源落地生根;更以文化为引领,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三者同频共振,奏响了城乡协同发展的动人乐章。
发布于:浙江省辽宁配资平台叫什么名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